|
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如何?细胞治疗疗效如何?作者:细胞治疗 ☀ 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如何?细胞治疗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从历史经验来看,细胞治疗临床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它主要有5个优点: 1、历史证明安全 2、免疫原性低 3、成体细胞的稳定性 4、窗口期一过性治疗 5、GMP 标准环境操作与质量安全控制 **、 历史证明安全: 历史应用实践证明, 细胞治疗比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细胞生物治疗的历史由来已久, 自人类成功应用输血来抢救生命、 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以来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这些都属于细胞生物治疗的范畴。 历史实践证明, 如果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制备和输注过程中的病原体污染, 血细胞输注做好配型以尽可能避免免疫排斥, 细胞输注(或移植) 不会导致宿主基因变异或毒副作用。 相比之下, 细胞治疗比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美格生物小知识: 细胞治疗的历史发展背景: 外周血输注: 最早有记载的输血始于公元 17 世纪, 一位法国医生曾成功把羊血输入人体治疗疾病, 虽应用的是异种动物血液, 但这可以称之为历史上最早的细胞生物治疗; 1818 年, 英国生理学家及产科医生 Blundell用人的血液救治大出血的产妇, 这是历史上**位用人血救治病人的成功案例; 1900 年, 被誉为近代输血学之父的 Karl Landsteiner 发现了 ABO 血型, 发展配血技术预防排斥现象, 输血疗法得以发展。 三十年代: 血液冷冻储藏技术成功, 血库得以成立, 输血就越益普遍。 早期的输血服务主要集中在收集、 储存、 血型学和配血等范畴。 五十年代: 科学家开始掌握提炼血浆蛋白的技术, 从血浆提炼出多种成份, 供不同病人使用。 七十年代:血库引进塑胶料制造的储血袋, 既便利运送、 存放, 也提供一个有效的密封处理环境, 减低细菌污染的危险。 骨髓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的研究始于 1896 年, Grande 首先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自体骨髓移植到非骨髓的肌肉部位后具有成骨能力。 1964 年Burwell 在动物椎旁肌内注射自体骨髓明显成骨。 1986 年 Werntz 等将自体骨髓移植于大鼠股骨缺损处, 获得 50%的骨性愈合。 1995 年 Gray 等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先天性假关节成功。 1891 年 Brown-Sequard 给病人口服骨髓治疗贫血, 1939 年 Osgood 首次采用静脉输注骨髓血; 1951 年 Lorenz等首次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试验; 20 世纪 70 年代来内 HLA 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 使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8 年进行了世界首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组织细胞移植: Ollier 于 1867 年报道了移植骨的组织学研究结果, 并首次讲明了自体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移植、 异种骨移植的概念; MacEwen于 1880 年首次报道了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成功。 异体冷冻骨抗原性减弱及各种骨库的成熟建立, 为异体骨移植提供了保证。 1894 年, 科学家采取羊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 1972 年, 利用正常大鼠胰岛细胞治疗 1 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获得成功; 1980 年, 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在人体试验获得成功,同年, 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也获得成功。 自从 1988 年, 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成功地为一个 5 岁患儿实行了世界首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从此正式揭开了干细胞治疗的大幕。 第二、“成体细胞的稳定性”: 本创新中心应用的细胞来源于成体细胞(干细胞或免疫细胞等), 成体细胞可在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定向分化并受到, 避免了胚胎干细胞来源导致的成瘤性隐患(即致瘤性); 第三、“免疫原性低”: 干细胞实质上是一类分化不成熟的祖细胞, 由于其表面抗原分化不成熟, 很难被宿主免疫系统所识别, 所以极少引起排斥反应, 或仅会引起一过性发热反应 (即使发热一般也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第四、“窗口期一过性治疗” 除了重大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宿主需要进行血液系统重建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外, 其他类型的细胞治疗均为“一过性” 治疗即从细胞输注入宿主体内的“窗口期” 内, 干细胞已经分化为机体功能细胞或已被排出宿主体外, 即达到了治疗目的, 又**程度地避免了排斥反应。 本创新中心应用的细胞治疗类型即是这种“一过性治疗”。 (从异物进入机体到引起机体对异物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有一个启动时间, 称为“窗口期”)。 第五、“GMP 标准环境操作与质量安全控制” 细胞制备中心是在 GMP 环境下严格操作, 有一整套具有国际 SOP 标准操作的制备流程, 保证了从原料到制备、 包装等各环节的安全性。 1.供体来源安全控制 制定并遵循获取细胞来源供体标准操作程序(SOP)。 用于细胞移植临床治疗的细胞来源应符合卫生部关于人体器官移植供体和血液制品来源的相关规定, 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2003 年版)。 目前不采用来自未成年人和胚胎来源供体。 2. 细胞制备质量控制 2.1 遵循细胞产品质量控制标准(QC) 并拥有与其配套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2.2 细胞制备实验室具备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的 GMP 实验室, 有细胞采集、 加工、 检定、 保存和临床应用全过程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和完整的质量管理记录。 制定并遵循 cGMP 实验 室维护标准操作程序(SOP)。 2.3 本中心拥有美国进口的先进的流式细胞仪(BD FACSCalibur), 可对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及细胞因子进行定性、 定量检测。 2.4 按照所批准的细胞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对每批次细胞产品进行严格检测: 包括: 细菌、 病毒、 真菌、 支原体和内毒素。 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 生物制品相关规程进行细菌、 病毒、 真菌、 支原体和内毒素检测; 除常规检测方法以外, 能够应用电镜检测、 免疫组织病理学, 免疫荧光抗体、放射免疫、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多聚酶链反应等方法进行病毒检测。 如病毒检测包括: 巨细胞病毒(CMV)DNA、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TPPA)、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抗体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Anti-HIV)、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IgM 测定(Anti-HAV IgM)、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Anti-HCV)、 乙肝三系定性等。 2.5 细胞质量指标: 细胞纯度大于 70%, 细胞活性大于 85%, 纯度和均一性已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体外检测细胞具备正常功能和生物学效应。 2.6 制备与检定记录报告 细胞制备实验室具有细胞制备及检定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检定报告, 并**保存。 3. 临床移植用细胞临床操作 制定并遵循获取移植用细胞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综上所述, 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是比较安全的。 ☀ 细胞治疗疗效如何? 如何判定疗效?目前,细胞治疗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疗效统计及疗效判断依据。 但从国际国内细胞治疗的实施来看, 细胞生物治疗对于某些重大恶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全国第三类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起草、已报卫生部医政司备案的暂行标准。 1、 干细胞治疗疗效判定指标: A) 相关生理功能指标检查改善; B) 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除。 2、 免疫细胞治疗疗效判定指标: A) 相关生理功能指标、 肿瘤影像学检查改善; B) 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与治疗前相比); C)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活性明显减弱; 肿瘤标志物转阴。 D) 至今未发现新的转移灶或复发灶; E) 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除。 ☀ 国家卫生部对细胞生物治疗有何政策?国家卫生部 2009 年 3 月 下发了文件《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医政发〔2009〕 18 号), 把细胞治疗技术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管理,用于治疗的细胞制剂已不需要通过药品审批, 而是实施“资格准入制” 规范管理细胞体外制备及临床应用。 细胞制备中心及医疗机构必须先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前瞻性实验性临床治疗, 达到一定的病例数后才具有正式申报卫生部的资格。 相关阅读
文章分类:
美格商学院
|